2000年之前。餐厨垃圾收集、运输主要由两类人员构成。一类是饲养场聘请的工人。他们定点、定时到各产生点收集餐厨垃圾;另一类是社会上自发形成的个体收运者。他们到各餐饮店收购餐厨垃圾。再转卖给各生猪饲养场主。收运人员一般是采用自行车为主要运输工具。在车后座装置或吊挂两只大的塑料桶。泼洒出的“泔脚”臭味弥漫。直接影响周边环境。
违法运输餐厨垃圾
前文我们曾提到。自从2001年《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置和管理试行办法》发布之后。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走上依法依规的规范化管理道路。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拉开了本市餐厨垃圾有序管理的序幕。另一方面也进一步规范了餐厨垃圾在前期的收运工作。在《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置和管理试行办法》中。首次提出了“谁产生、谁负责”的处置原则。明确了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承担处置责任。可以自行处置。也可以委托处置。明确了市市容环卫局负责上海餐厨垃圾的产生、收运、处置的监督管理。
而餐厨垃圾在前端的收运工作中的难点就在于产生垃圾的相关餐饮单位能否依法投放。收运服务单位能否规范运输。“泔脚喂猪”现象能否杜绝。到了2005年出台的45号令《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中。更是明确规定了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每年度向所在地区、县市容环卫部门申报本单位餐厨垃圾的种类和产生量。同时也明令禁止了在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如。将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后作为食用油使用或者销售;擅自从事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等等。
泔脚喂猪
尽管“泔脚喂猪”现象往往发生在末端处置环节。但归根到底还是在前端的收运方式出现了问题。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因此。多措并举建立专项收运制度势在必行。同时也需敦促餐饮单位主动申报备案。
专项收运
从2001年开始。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就开始向着专项收运的方式进行转变。市市容环卫局根据沪府办41号文“建立以区为主的社会化餐厨垃圾收运系统。先行试点。再实现专项收运”的要求。按照从事市容环卫经营服务行政许可范围规定。开始对餐厨垃圾收运服务单位。实行企业申报登记及资质审核。审核内容主要有收运队伍、收运工具及设备、餐厨垃圾最终处置流向等。为餐厨垃圾实行专项收运做好了前期基础性工作。
2002年。通过资质审核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企业。统一签订由市市容环卫局制定、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监制的《上海市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服务合同》。
一则有关《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的漫画
2004年年初。上海出现“禽流感”。市农委通过对畜禽饲养场检查。发现上海郊区仍有“泔脚”喂养生猪的现象。3月12日。第20号令《上海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发布。其中第十三条(饲养要求)规定禁止使用餐厨垃圾或者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制品废弃物饲喂畜禽。根据连续几年上海“两会”上有关餐厨垃圾管理的议案、提案和来信来访资料反映。上海的“泔脚”饲养生猪问题及部分废弃食用油脂流进食用油市场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市民关注的热点。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同时促进了专项收运机制的进一步发展。当年。全市厨余垃圾收运作业单位登陆备案48家。
2005年1月13日。第45号令《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发布。市市容环卫局负责上海餐厨垃圾的处理管理。上海环保、工商、公安、农业、经济、食品卫生、质量技监等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第45号令的出台。为上海餐厨垃圾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全程监管提供了法律依据。
根据《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的规定。市、区、街道三级管理网络逐步建立。按照收运方式、收运标识、上岗证、服装“四统一”要求。逐步规范了餐厨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收运队伍。
2005年下半年。市市容环卫局制订了餐厨垃圾收运准入制度。对餐厨垃圾收集、运输服务实施资质许可审批。明确了企业规模、装备配置、管理制度等要求。
2006年。为打击餐厨垃圾非法收运。规范收运和提高处置能力。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餐厨垃圾处理管理的通知》《加强本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工作的若干具体要求》等文件。通过信息沟通和管理执法联动机制。形成管理叠加效应。在当年市、区组织的专项整治中。共查获违章收集餐厨垃圾自行车47辆、机动三轮车20辆、卡车14辆、收集容器61个。收缴餐厨垃圾35吨。
到2007年。垃圾物流开始实行“大分流、小分类”的模式。垃圾分类收集方式也随之作了调整。餐厨垃圾、一次性塑料饭盒、废弃食用油脂开始实行专项收运。与此同时监管力度也在继续加大。各区建立了区局、街道环卫所专人管理网络。建立并实施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台账、收运处置联单管理制度。建立收运处置监管档案。到2007年年末。全市37家餐厨垃圾收运企业取得行政许可。餐厨垃圾收运专用车辆达69辆。
同年市废管处根据举办“世博会”和建设国际性大城市的要求。立足强化厨余垃圾全程管理。规范厨余垃圾收运、处置市场。切实维护城市市容环境整洁。保障市民身体健康。编制完成了《上海市餐厨垃圾物流总量平衡方案》。为全市餐厨垃圾处的处理管理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提供了实施依据。同时针对各区县普遍反映在餐厨垃圾管理中、管理和执法配合有壁垒的问题。市废管处联合城管执法部门建立本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和执法联动的长效机制。构建市区餐厨垃圾管理执法联动网络。为形成长效管理执法机制奠定基础。此外在浦东、宝山、长宁、闵行、虹口等区收运车辆尝试安装了IC卡。浦东和长宁区的厨余垃圾处置单位已建立称重系统。尝试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到了次年。也就是2008年。全市餐厨垃圾收运企业按照资质许可要求。全面推行收运设施、从业服装、标识、上岗证“四统一”。收运作业日趋规范。同时。市废管处按照餐厨垃圾收运单位应当是在同一区域内取得餐厨垃圾收运服务资质许可的生活垃圾收运单位的要求。通过各区(县)环卫管理部门对各区内餐厨垃圾收运队伍进行梳理和整编。基本实现“捆绑”式运输。市容环卫科技部门。针对餐厨垃圾的特性。成功研制餐厨垃圾专用密闭收集车。解决了餐厨垃圾运输途中跑、冒、滴、漏现象。当年。全市共有41家餐厨垃圾收运企业。69辆密闭型专用收运车。全年共收运餐厨垃圾18.75万吨。其中厨余垃圾17.74万吨。废弃食用油脂1.01万吨。
同年。在闵行区试行了“上海市餐厨垃圾流向实时监控系统”。采用科技手段加强餐厨垃圾申报、收运、处置的日常管理。全程监控本区域餐厨垃圾流向。
2009年。市废弃物管理处在广泛征求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和收运企业的意见基础上。制定了《上海市餐厨垃圾收运作业规范》。并在静安区进行了试点工作。同时。要求12个中心城区统一购置密闭回收容器。当年。静安区结合实际情况统一购置了1000个密闭回收容器。并严格按照收运作业规范。对大型餐饮单位实施机动车密闭化上门收运。对中小饭店垃圾实施免费上门换桶收集服务。上海餐厨垃圾基本实现专项规范收运。
同时。市废管处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推进餐厨垃圾收运车辆物流监控电子标签的安装工作。当年。12个中心城区53辆机动收运车辆完成安装。市区管理部门也开始尝试运用技术手段对餐厨垃圾的收运处置实施跟踪管理。
2010年。《上海市餐厨垃圾收运作业基本要求》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收运要求。收运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收运企业服务信息的网上公开。静安、闵行、黄浦等10个中心城区实现餐厨垃圾单独收运。至此。餐厨垃圾完全实现了单独收运。也落实了处置企业的主体责任。
2012年。随着第98号令《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修订出台。餐厨废弃油脂从餐厨垃圾管理中单独剥离出来。加强了餐厨垃圾的申报管理、收运准入、处置监管等制度。是当前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的主要依据。同时。对餐厨垃圾的专项收运也做出了明确要求。
针对收运单位。经市绿化市容局或者区(县)绿化市容部门招标确定的生活垃圾收运单位为同一区域餐厨垃圾的收运单位。负责区域内餐厨垃圾的收运。同时要求从事餐厨垃圾收运的单位收运餐厨垃圾时。其收运的餐厨垃圾种类和数量应当由餐厨垃圾产生单位予以确认。收运单位将餐厨垃圾送交处置单位时。应当由处置单位对送交的餐厨垃圾种类和数量予以确认。餐厨垃圾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滴漏、撒落。餐厨垃圾运输设备和工具应当保持整洁和完好状态。
此后。上海市餐厨垃圾的收运环节不断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杜绝了餐厨垃圾运输途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从专业化“四统一”收运队伍的建立到密闭化机动车上门收运。不断通过专项收运模式强化管理能力。避免了“泔脚喂猪”现象的再次发生。真正保护了上海市民的餐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