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昌巧用黑水虻 餐厨垃圾消解形成生态产业链
杭州环境:创新示范基地建设
浙江新昌巧用黑水虻 餐厨垃圾消解形成生态产业链

每天不间断“投喂”餐厨垃圾。等待“收获”有机肥和高蛋白饲料。密恐患者直呼“不敢看”。围观群众赞叹“好家伙”……在浙江省绍兴市新昌县餐厨垃圾处置中心的生产线上。一种名叫“黑水虻”的昆虫吸引了不少关注——依靠黑水虻。新昌县在2020年实现了餐厨垃圾100%无害化处理。

据介绍。黑水虻是一种腐生性水虻科昆虫。主要采食餐厨垃圾、动物粪便等。黑水虻幼虫生在长期间无时无刻不在进食。因此能够快速消化餐厨有机质。其分泌的有机酸还能抑制臭气产生和趋避蚊蝇。

“黑水虻是用于处理餐厨垃圾的理想生物。”新昌县环境卫生管理中心主任俞伯强表示。以往餐厨垃圾的处理以填埋、焚烧和养殖家畜为主。但填埋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焚烧需要大量成本投资建厂。用于家畜养殖也可能存在同源性危害。黑水虻则没有这些问题。

新昌县垃圾处置中心邵光辉表示。一个一平方米大小的框内的黑水虻幼虫。一天能消耗20公斤经过处理的餐厨垃圾。

“黑水虻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极富价值。”邵光辉说。前6天。黑水虻幼虫消解餐厨垃圾。将其中60%转换为高质量昆虫蛋白。40%转化为有机肥;6天后。黑水虻鲜虫可直接用于水产养殖。干虫则被用来制作蛋白饲料;黑水虻“此生”的粪便经发酵腐熟后。还能作为生物肥料用于农业生产。

据悉。自2018年来。新昌县积极尝试推广“易腐垃圾+昆虫养殖”生态处理模式。除了充分利用生物转化的有机原料外。还对黑水虻幼虫进行育种。形成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链闭环。

目前。新昌县餐厨垃圾处置中心日均处理餐厨垃圾50吨。基本覆盖该县城区学校、食堂、酒店和中大型饭店。每50吨餐厨垃圾可以提炼1吨毛油、培育4吨成虫、产生20余吨肥料。每年产生经济效益约700万元。

“经过黑水虻生化处理转化后。新昌县真正做到了餐厨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利用化、无害化处理。”新昌县环境卫生管理中心主任俞伯强说。新昌县还利用黑水虻处理餐厨垃圾的做法。拓展出了一条完整的昆虫养殖链。实现了易腐垃圾资源化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据介绍。新昌计划在该县镜岭镇建设一个集养殖黑水虻、农业示范、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昆虫科技产业园”。项目建成后每日可处理易腐垃圾100吨。培育生鲜虫15吨、产生有机肥15吨。为推进垃圾分类“零填埋”、推动昆虫产业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机会。